6月19日下午在315會議室,浙江農林大學柳參奎教授應邀為我院師生做了題為“鹽堿地與‘銀色糧倉計劃’——鹽堿地科學治理與科學利用研究與實踐”專題講座。學院院長李官浩、黨委書記劉海峰及相關專業師生參加了學術講座,會議由李官浩主持。
柳參奎教授從國家生态安全、糧食安全和農業結構調整的角度闡述了将鹽堿地作為我國後備耕地的戰略重要性,分享了多年來潛心學術、立志用科學技術将鹽堿地帶變為綠洲的“銀色糧倉計劃”,并以松嫩平原為研究對象,開展了重度鹽堿地植被恢複與重建技術的研究,建立了安達鹽堿地野外觀測站試驗基地,研制了可大面積治理鹽堿地的“微客土技術”,探索出一套鹽堿地植被恢複新模式,為推動松嫩平原鹽堿地生态環境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整場報告講解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在對話間引出問題,在科普中提出方案,使用身邊典型案曆激起了我院師生對國家生态修複領域科學研究的思索與解決方法的探尋。最後,柳參奎教授又與我院教師、學生就講座的相關内容進行了深入交流。
柳參奎簡介:柳參奎,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8),“後備耕地修複技術與鹽堿逆境分子育種基礎”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浙江農林大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在《Plant J》、《Plant Physiol》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